广告位
2016年第16期
发布于:2016-10-12 17:18:01    文字:【】【】【

2016930日)

 

本 期 目 录

 

●全省幸福工程项目业务和计生特殊家庭信息管理系统培训班在福州举行

●龙根村:“莲”通幸福路

●计生好政策  温暖在我心

●兰凤辉:幸福工程让我从低谷走向致富

●幸福工程“及时雨”  帮贫解困上小康——记幸福工程受助母

亲吴金梅创业故事

●简讯

 

全省幸福工程项目业务和计生特殊家庭信息

管理系统培训班在福州举行

  

927-30日,全省幸福工程项目业务和计生特殊家庭信息管理系统培训班在福州举行,全省110多名市、县两级计生协会项目负责人参加了培训。

培训班上,省计生协会副会长、幸福工程省组委会常务副主任官成华作开班动员讲话,他要求各地项目管理人员要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精神的指导下,统一思想认识,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不断规范项目运作,把项目做精、做实、做稳,努力提升品牌效应。省计生协会常务副会长、幸福工程省组委会主任陈光普从幸福工程的背景、内涵、发展历程、意义与体会等方面作了幸福工程工作专题辅导报告,并对下阶段幸福工程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   

培训班还邀请了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系副主任、副教授张碧红、厦门市思明区计生协会秘书长朱伯奇,分别就计生特殊家庭帮扶策略与沟通技巧以及信息管理系统操作与应用等内容进行授课。省计生协会项目工作部副部长张晨霞对今年新修订的《福建省幸福工程·帮扶贫困母亲行动管理办法》和《福建省计生小额贷款贴息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深入解读,对基层计生协会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并就省计生协会近期组织开展的省级专项资金督查调研情况进行了通报,对幸福工程报表填报工作进行了指导。

培训期间,漳州市、泉州市计生协会和厦门市思明区、永安市计生协会还作了计生特殊家庭帮扶工作经验介绍。 (省计生协会项目工作部)

 

龙根村:“莲”通幸福路

 

一间简易作坊中,手工剥离莲蓬的爽朗笑声与剥莲壳一体机的轰鸣声交相辉映,只见饱满的莲蓬经过道道工序化成一颗颗圆滚滚的莲子……在浦城县石陂镇龙根村,笔者跟随“太空白莲”种植带头人、农盛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邹永弟,看到了这一幕喜人的场景。

“说起种植白莲,是因为当时看到周边地区的‘乡村游’搞得风生水起,也想把自己的村子推介出去。”2015年,曾经担任过村主任的邹永弟,想着龙根村具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己组织的合作社又拥有农业种植方面的丰富经验,莲花可赏、可玩,莲子、莲藕可食,有着稳定的市场前景,还可以带动发展乡村旅游业,不妨一试。

说干就干,邹永弟着手对有种植白莲意向的村民进行摸底,发现村里不少计生困难家庭有发展生产、勤劳致富的强烈愿望,但苦于缺少资金,邹永弟想到为他们争取幸福工程项目款。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邹永弟通过镇计生协会将情况反映到县计生协会。县计生协会经过实地调研后,决定发放幸福工程项目款20万元,帮扶10户计生贫困母亲家庭发展白莲种植。

“前期总投资40多万元,种植面积200余亩,按照亩产干莲约120斤,每斤40元的市场价格,单这一项,产值就可达80余万元。”邹永弟手捧起一把莲子说道,“我们的干莲市场主要集中在浙江、上海和厦门等地超市,鲜莲主要面向周边游客,通过自主采摘进行购买,销路还是不错的。”

“拿到2万元幸福工程款后,我家种了10亩白莲,合作社每亩补贴我们300元,还免费提供莲种、肥料,无偿进行技术培训和来料加工,真是帮了我家的大忙!”村里的受助户李树玉告诉笔者。“除了忙活自己的荷田,我也帮合作社做工,剥莲蓬每斤能拿3毛钱,通莲芯每斤能拿1块钱,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龙根’商标正在办理过程中,我们规划扩大白莲种植,建设休闲栈道。”邹永弟对未来发展已经有了一幅蓝图,他希望能吸收更多的计生困难家庭加入白莲种植,实现脱贫致富。“未来我们不仅仅做农业,还要发展乡村旅游业,让更多的人知道龙根村,来到龙根村。” (蔡衡)

 

计生好政策  温暖在我心

 

今年45岁的戴春梅是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忠山村村民,1993年与丈夫庄继原结婚,婚后生育两个女儿后就自觉落实了节育措施,成了全村计划生育的模范带头人。如今,大女儿大学毕业,在福州上班,小女儿也考上了高中,自己创办的“忠山村蔬菜合作社”规模也越来越大,收入逐年增加。一家人住上了一幢300多平方米的三层半小洋楼,生活美满,其乐融融。

 

艰苦创业  情洒菜地谱新篇

 

  自古创业艰辛路。2010年,戴春梅夫妇租了30余亩地,开始经营蔬菜,主要种植苦瓜、八角瓜、莴苣、茄子,由于市场需求变化等原因,当年就亏损了9万多元。正当戴春梅为首次创业失败和筹措再创业资金难而一筹莫展时,得知情况的区、镇计生协会及时到她家共商如何发展短平快项目。几经市场调查后,戴春梅决定发展蔬菜大棚种植项目,创办了“忠山村蔬菜合作社”。区、镇计生协会为她提供了2万元幸福工程款和2万元计生小额贴息贷款,作为该项目启动资金,并联系区农技员定期到她家开展种植技术指导。夫妻俩在租赁的农田上培植苦瓜、蔬菜苗等。

 

科学种植  脱贫致富奔小康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戴春梅从江西进菜苗回来种植后再销售,只能赚到批发与销售之间的差价,效益较低。20122月,在区、镇两级的支持下,戴春梅在离本村10公里的楼前自然村建起了一个26亩的菜苗培植基地,雇佣当地有经验的三位村民当管理员,主要培植各类蔬菜、水果苗,培植成型后分成两类,一类用于大棚种植,一类移到农田进行天然种植,并建起农家乐,走出一条大棚合作社与农家乐相结合的发展路子。同时,从广东农产品市场引进一些新品种,扩大规模,初步形成了“合作社﹢农家乐﹢新品引进”“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初步估计,今年合作社年营业额将超过200万元,年纯收入将达到30多万元。

 

古道热肠  回报社会终不悔

 

外表上,戴春梅是有名的“铁娘子”,而内心里,贫苦农民出身的她,却有着慈母柔情。近年来,戴春梅创业致富后,不忘回报社会,热心支持公益事业。她先后帮助村里刘先其等5户计生困难户办起了铝合金加工场、服装加工厂等,走出了一条共同致富的路子。在“金秋助学”“春蕾计划”等活动中,她一次次慷慨解囊,带头参与各项公益活动。当受助人感谢她时,她总是动情地说:“我也是穷人出身,现在靠国家的好政策发家致富,帮助有困难的家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也是应该的。”  (邓海燕)

 

                        兰凤辉:幸福工程让我从低谷走向致富

 

“今年的红米要大丰收啦!”宁德市蕉城区城南镇田中村幸福工程受助母亲兰凤辉望着庄稼地里的十余亩红米稻兴奋的说道,“红米也叫贡米,是古代进贡给皇家贵族的米,我们村里在很早以前就有种红米的历史,但后来失传了很长一段时间。”

 田中村地处大山深处,平均海拔800米,独特的水土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种植红米稻。兰凤辉一方面希望这特殊的米在自己的村庄继续传承,另一方面也想通过种植红米来改善家里贫困的生活。于是,2014年,兰凤辉夫妇把自己家的积蓄和向亲戚朋友借的6万元资金投入到三亩红米稻种植中。由于红米稻种植技术不成熟,稻谷结实率低,本想期待满满秋收的兰凤辉第一次种植就亏了本。在家人尤其丈夫的支持下,兰凤辉又筹集三万多元,在原有的种植基础下,增种两亩。夫妇俩通过网上学习红米种植技术,改进了种植方法,施用纯天然有机肥料。经过半年多精心培育,红米稻即将进入收割期,兰凤辉夫妇看着长势优良的红米稻信心满满。然而,就在离收割不到一个月时,接二连三的台风冲毁了稻田堤坝,洪水夹杂着黄泥冲进稻田里,五亩红米稻几近绝收,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0万多元。兰凤辉夫妇再次受到沉重打击,生活跌入谷底。

    20159月,城南镇计生协会得知兰凤辉的种植遭遇后,经过与其交流,了解到兰凤辉勤恳实干,对于通过种植红米实现自我创业脱贫的决心很大。于是,镇计生协会为兰凤辉提供了1万元幸福工程款和1万元“关爱母亲基金”,加上自筹的4万元,夫妇俩再次投入红米稻种植。在种植初期,计生协会组织志愿者帮助兰凤辉清理受损稻田,还邀请了上级农业专家和农技站工作人员对稻田进行考察并提出将受台风破坏的原红米稻当做有机肥料,增加稻田的土质营养度,以及重建堤坝、预防台风、降低农作物损坏的有效方法。经过精心培育,今年兰凤辉的红米稻实现大丰收,每亩收成700多斤红米,目前市场上每斤销售12元左右。考虑到市场零售运输成本高且无法形成产业化等问题,城南镇计生协会积极与宁德市景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沟通洽谈,帮助兰凤辉与该公司签订直销和代销代售协议,让兰凤辉的红米有了“经纪人”,主打“贡米”品牌,为红米的销路提供了有力保障。下一步,镇计生协会还将帮助兰凤辉的红米设立农食品展示、零售窗口,逐步实现统一包装,推广品牌效益。兰凤辉在计生协会的帮助下从困境走向致富之路,她说:“是幸福工程让我从低谷走向致富”。 (阮祥宁)

 

幸福工程“及时雨”  帮贫解困上小康

                   ——记幸福工程受助母亲吴金梅创业故事

 

福安市社口镇林柄村,有个无污染环保型养猪场,养猪场的“猪司令”就是鼎鼎有名的幸福工程受助母亲吴金梅,谈起她的创业,还有一段坎坷的历程。

吴金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先天残疾的她是社口镇计生协会重点帮扶对象。前些年,丈夫为了摆脱家庭困境,外出务工,由于长期高强度劳动,落下病根而失业。因体质极差,丈夫“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需要常年服药,家里背上了一身债。吴金梅想创业,但资金是大难题。2015年,社口镇计生协会为吴金梅申请到了1万元幸福工程帮扶款。幸福工程的帮扶如春雨润泽着吴金梅一家,她把这次受助作为尽快从困境中走出来的希望和动力,让她重新扬起了希望的风帆。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吴金梅在林柄村自家菜地边上盖起了2亩多的棚房,买回5只母猪,并在周边种植蔬菜,开始了创业之路。

经吴金梅夫妻俩精心经营,艰苦打拼,自繁自育,稳步发展,养殖场规模逐步壮大,生猪存栏数达100多只,年出栏商品猪200多只,年产值达40多万元,猪粪便排放到周边大片蔬菜基地,形成良性循环的环保型无污染养猪场。社口镇计生协会全程跟踪生产情况,多次邀请农业技术人员指导养殖技术,并与畜牧站协调为其销路保驾护航。现在吴金梅的生活越来越有滋有味了,她的脸上总是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缪增颖)

                               

简讯

   

1.9月19,宁德市蕉城区飞鸾镇启动新一轮幸福工程帮扶项目,采取“集中培训、搭建平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模式,扶持18位计生贫困母亲开办“农村淘宝店”和“微店”,并给每位受助母亲每人配备1部智能手机,赠送一年上网流量。(谢雄峰)

2.今年,福安市潭头镇扩大幸福工程帮扶面,发放幸福工程项目资金18万元,帮扶15户计生贫困母亲家庭发展种植、养殖、商贸等项目。2011年以来,该镇累计发放幸福工程款65万元,帮扶计生贫困母亲56户,其中48户受助家庭已实现脱贫致富,脱贫率达85.7%   (詹树法)

3.晋江市罗山街道扎实开展帮扶计生贫困母亲活动,通过“小额无偿资助+计生贫困母亲”帮扶模式,走资金扶持之路;通过“贴息贷款+企业+计生贫困母亲”帮扶模式,走效益带动之路;通过“帮扶基地+计生贫困母亲”帮扶模式,走引领发展之路。三种帮扶模式共让计生贫困母亲家庭直接获益近70万元。 (林江水)

 

投稿邮箱:fjsjsxh02@163.com

访问统计

您是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