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
2017年第12期
发布于:2017-09-15 18:21:09    文字:【】【】【

  2017年818日)

 

 

 

架起政企连心桥,唱响扶贫“好声音”

●幸福母亲李双凤的成长之路

贫困母亲过上了开心日子

简讯

 

 

架起政企连心桥,唱响扶贫“好声音”

——宁德市蕉城区石后乡启动“幸福工程+计生小额贴贷微服务”精准帮扶项目

 

在新形势、新常态下,发展产业齐心脱贫不是一件新鲜事,但是如何寻找政府与企业携手并进、融合推进的帮扶路子,实属一个新课题。宁德市蕉城区石后乡计生协会大胆尝试,唱响了精准扶贫“好声音”。

走进光荣村新农致富合作社,药用黄栀子、水蜜桃等经济苗木长势喜人,200多只新出栏成兔产值2万多元……园区百业俱兴焕发出勃勃生机。“我们合作社现有成员90名、专业技术员6人、固定员工36人、土地85亩,2015年起连续3年共吸收40多位贫困母亲进社务工或自主创业。”致富带头人张惠卿娓娓道来:“固定出工的受助母亲月收入2000-3000多元,入股分红款1000元、节日还有100元的慰问金,家庭年均增收3-4万元。大家的积极性很高,好几个计生家庭的丈夫、孩子都回乡进园承包生产。”张惠卿,石后乡光荣村人,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既是光荣村村民主任、新农致富合作社负责人,也是石后乡幸福工程致富带头人。乡里乡外都知道,跟着张慧卿干,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2017年8月18日,石后乡计生协会举办第12期“幸福工程+计生小额贴贷+微服务”精准帮扶项目启动仪式,张惠卿再次代表合作社与10位计生贫困母亲签订入股享分红协议,受助母亲将幸福工程款和计生小额贴息贷款合计26万元作为股金投入合作社,张惠卿当场为每位入股母亲发放分红款1000-2000元(每股1万元入股分红1千元),并承诺入股资金均由合作社偿还,年底足额兑现利润分红。新一批受助母亲在不承担经营风险的情况下,在家附近就能进社务工,按劳取月薪、入股享分红。该举不仅解决了合作社资金缺口和用工需求,还带领越来越多的贫困母亲走上致富路。发款仪式上,每位受助母亲获赠一份女性生殖健康疾病保险和“海云工程”体检卡,自主创业的受助母亲还获赠“精准扶贫示范园农资基金”,作为发展生产所需的租赁、开垦、种苗等费用。乡计生协会还为贫困母亲发放《幸福工程精准扶贫联系卡》,依托乡文化站、妇联、团委、司法所及妇女活动中心、乡村人口学校和邀请农业专家和技术能手,提供爱心慰问、爱心帮扶、文化技能培训等跟踪服务;同时乡计生协会组建“幸福之家”跟踪服务微信群,利用微信方便快捷、直观高效的特点,随时发布最新卫计法律法规、保健知识及帮扶新政,方便幸福母亲交流致富经验和推介产品,加快受助户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石后乡采用“幸福工程+计生小额贴贷+微服务”的新模式,采取入股分红或承包经营的模式,引导贫困母亲家门口就业创业,挖掘计生贫困户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潜能,将“输血”型救济扶贫转变为“造血”型开发扶贫,架起政企部门与贫困户之间的“连心桥”,把党和国家的关怀传递给每个计生贫困户。

                                 (黄晓霞 李抒)

  

幸福母亲李双凤的成长之路

 

李双凤,三明市将乐县安仁乡伍宿村的一普通二女户,出生于1970年,小时候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小学毕业就辍学了,回到家中帮忙干农活。和其他农村女孩一样,她刚满20岁时便经媒婆介绍与同村的肖来绍结婚,婚后生育了两个女儿,因此受到婆婆冷眼相待。为了维持家庭生计改变入不敷出的现状,丈夫经常往返于南平邵武和浙江省一带做竹制品的推销工作,这样除了田间劳作日常照顾公公婆婆及两个女儿的生活全部落在了她一个人肩上,但她毫无怨言,抚养女儿、善待公婆。

李双凤没有安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而是向丈夫提出了利用本村竹子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办小型竹制品加工厂的建议,这样既可以自产自销,又可以让丈夫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在家人身边。丈夫接受了她的提议,夫妇俩经过多次市场调研,最终于2012年5月正式成立主营竹制品生产的绿源毛竹加工厂。

李双凤夫妇建厂初期困难重重,但在乡、村两级计生协会的帮助下,与企业协调之后以最优惠租金租下厂房,并顺利办理营业执照等证件。经多方筹集,前期投入资金20余万元,但还是面临10余万元的资金缺口,县、乡计生协会继续关心,安排幸福工程资金4万元、计生小额贴息贷款6万元,及时解决了她家的燃眉之急。

目前,绿源毛竹加工厂已经正常运营,坚持诚实守信、安全生产、质量第一的经营理念,以天然竹为原料生产出的竹席、竹帘、竹筷、拉丝等竹制品主要销往浙江、邵武等地,同时生产技术和设备在不断更新,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2016年年产值600余万元,营业利润30余万元。

    李双凤没有忘记计生协会的帮扶,在自家脱贫致富后不忘帮助村里的贫困姐妹以及乡亲父老,她招收村里计生困难成员到厂里上班,并为每人购买百元的计生家庭意外伤害保险;每年“六一”节给村里的留守儿童送书包等礼物;每年重阳节给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送慰问金或慰问品

如今,李双凤家庭事业双丰收,不再是留守妇女,而是丈夫一起把绿源毛竹加工厂经营的越来越好。现在,正筹划如何扩大规模,从原先的加工半成品出售往原材料加工到成品出售发展。家里的日子也过的红红火火,婆婆对她的态度也不再冷漠,她悉心培养的两个女儿也都各自有了自己的事业一家人其乐融融。李双凤还被幸福工程全国组委会授予幸福母亲荣誉称号。                     (邓丽媚)

 

贫困母亲过上了开心日子

 

莆田市涵江区涵西街道群英社区田朝霞,是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一家三代同堂,家庭幸福,邻里和睦。田朝霞美丽贤惠又能干,街坊邻里无不称赞。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因为一次意外,丈夫视力严重下降,视物模糊,无法上班,公婆年迈多病,独生女儿上学,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全压在田朝霞一人身上。人们常说:母亲是一个家庭的半边天,是家庭的核心,可以支撑和促使一个家庭前进、转变。她开始起早贪黑地干活,加班加点贴补家用,一家人省吃俭用,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和和睦睦、温暖温馨。独生女儿学习优秀,考上了大学。正当一家人沉浸在喜悦中,婆婆却重病住院了,真是幸福还没走远,磨难就接蹱而来。面对婆婆高昂的医药费和女儿的大学学费,她一夜之间愁白了头,加上日夜守护病床边的护理劳累,田朝霞心力交瘁,自己也病倒了。

正当田朝霞陷入困境时,涵西街道卫计办和计生协会在下乡走访中,了解到她家的困难,鼓励她重拾信心,自强自立,并及时将田朝霞的女儿列为当年的金秋助学受助对象,还把她视力不佳的丈夫严忠东聘为社区计生协会的小组长,虽然这些补贴只是杯水车薪,但暂时缓解了她家的困难。为了田朝霞家能有固定收入,鼓励并帮助田朝霞寻找适合的项目。正当此时,有一个熟人愿意把药店的股份转让一点给她一起经营,但田朝霞又犯愁了,入股资金哪儿筹?涵西街道卫计办、计生协会了解到田朝霞缺乏资金的难处后,立刻给予关怀和帮助,主动将她家列为幸福工程帮扶对象,给予3万元的幸福工程项目资助款。她马上用这笔资金入股了药店,自己也在药店里当员工,这样既能照顾老人又能创业增收田朝霞认真学习,细心、热心、周到的服务很快赢得好口碑,顾客自然也越来越多开业以来,生意越做越好,有了工资收入,还能得到一些盈利分红。现在田朝霞一家生活过的越来越好,脸上时常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游文贤、杨淑琴)

简讯

 

1、日前,莆田市秀屿区东庄镇27户幸福工程受助母亲,高兴地领到了幸福工程红利金64800元。近年来莆田市秀屿区东庄镇计生协会创新幸福工程运模式,采取“能人+计生户”方式,即计生贫困家庭以资金入股的形式合作经营,公司每年定期以股金分红的形式发放幸福工程红利金。同时,公司把受助母亲作为首选的招聘对象,采取“传、帮、带”形式,为们传授生产经营经验,培育“一技之长”。通过落实幸福工程项目,该区对计生困难户精准扶贫,帮助们敲开了致富之门。                        (许益霞

 

2、2017年8月,平和县幸福工程项目办发放第23批幸福工程救助资金343.5万元,帮扶贫困母亲256户,惠及人口984人。运作模式由直接到户零星分散型向整村推进、能人带动、入股分红、不担风险、务工增收的新模式发展,不断提高项目帮扶成效。       (平和县计生协会  张汉强)

 

 3、 8月10日,莆田市涵江区国欢镇计生协会向7户贫困母亲发放幸福工程资金21万元,采取两年无息款的形式支持贫困母亲发展养殖、种植、农作物加工、小商品批发等。通过实施幸福工程,引导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母亲依靠自己的双手,立足现有资源,实现就地脱贫,变“输血”为“造血”,为贫困母亲播下收获的种子。       

(莆田市涵江区国欢镇计生协会)

 

 

 

 

投稿邮箱:fjsjsxh02@163.com   

访问统计

您是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