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雪芳,女,永春县桃城镇人,1946年2月出生,197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10月参加工作,曾任乡镇畜牧兽医干部、管委会副主任、党委副书记,1983年11月起先后担任县委常委兼县妇联主任、县委副书记、县人大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和县委正处级调研员,1994年7月起兼任县计生协会会长,2006年5月退休后至今担任县计生协会会长。
担任县计生协会会长20年来,她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视事业如生命,待群众如亲人,不畏艰难,甘于奉献,特别是近14年来,她身患双膝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症,仍坚守岗位,顽强奋战在计生工作第一线,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和组织的肯定,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永葆本色、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
谢雪芳同志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时处处以坚定的信念展示共产党员的风采。无论是当兽医、乡镇干部,还是县领导干部、计生协会会长,她始终坚持信仰。工作面前,从不讲价钱与条件;困难来临,从不推诿和逃避。退休后,她依然忠于党的事业,放弃安逸舒适的生活,继续坚守在计生工作第一线。她常常对县计生协会的同事说,“只有把计生户的帮扶工作做好,计生工作宣传才有说服力。”20年来,她的足迹,踏遍全县236个村庄甚至是偏远的自然村,走访慰问2000多户困难户,她的爱心,牵挂在无数困难群众心坎上。群众说她是个“热心人”,“有爱心、有同情心、有责任心”。她对党忠诚,信念坚定,为党和人民事业尽心尽职,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2012年夏天,一都镇光山村11组一独女户,丈夫突遭车祸身亡。得到消息的老谢连忙带着慰问金直奔一都。到了村部,村干部说,那户人家在大山的半山腰处,刚下过雨,路更难走了,还是托人把钱带上去,或者叫他们下来拿吧。但老谢还是坚持要亲自上门。患严重关节炎的她好不容易撑到那户人家,不料下山更难,要经过一段已被雨水冲刷得滑溜溜的土坡,路狭窄,旁人无法搀扶。老谢双手撑地,让臀部贴地,慢慢地“挪”了下来。
有一次,老谢去慰问吾峰镇侯龙村4组的失独家庭陈德枝、范春莲夫妇。因是又窄又陡凹凸不平的土路,汽车无法开到他家门口,村干部们都提议让这对夫妇到村部来,让老谢在村部里和他们见面。但是,老谢说,到家里才能更清楚地了解这户的家庭情况。最后,老谢坐上了村干部的摩托车,紧紧抓住车构架,闭上眼睛,迎着飞扬的尘土,一路颠簸到陈德枝家。
心系群众、真情为民的公仆情怀
谢雪芳同志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把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只要用心,没什么解决不了的”。20年来,她时常冒着严寒、酷暑、暴雨,给独女户、双女户、失独家庭、计生困难家庭送去慰问金,四处奔波筹措资金帮助困难学子圆上“大学梦”。有时上门只是慰问,但当了解到其他困难情况,她都一帮到底,就是碰上再难啃的“硬骨头”,也想尽一切办法直到真正解决。在她家里,有两本电话簿,上面记着不少困难群众的联系电话,他们的住处、家庭、身体状况等,事无巨细。她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一心一意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
颜冬梅是石鼓镇石鼓社区人,60岁的母亲身患类风湿病卧床长达35年,每年要花费1万多元医药费;66岁的父亲长期从事农耕,早在2009年因大骨骨折留下后遗症,不能继续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一家三口挤住一间房、挤睡一张床,全家靠着每月450元低保维持。2011年8月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她没法交学费。
了解到情况后,老谢坐不住了,立即帮忙办理6000元助学贷款,让她先到大学报到,暂时度过第一年难关。第二年,在她的多方发动下,县计生协会捐款2000元、干部捐款1000元,县慈善总会捐款3000元,石鼓镇政府捐款3000元,石鼓社区居委会主任捐款500元,香港同胞捐款2000元。而后又千方百计通过广东东莞的一位老领导发动新加坡的颜氏公会捐款5000元。当年筹措的1.65万元学费,让颜冬梅得以继续学业。但是,颜冬梅的“以后”还萦绕在老谢心头,她又找机会把小颜介绍给颜氏公会。最终,颜氏公会答应每年资助冬梅1万元学费,其中一个在厦门办企业的成员承诺让她毕业后到企业就业。“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老谢心上的一块石头终于放下。
爱岗敬业、忘我工作崇高境界
谢雪芳同志由于长期跋山涉水,落下了难以医治的双膝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症,双膝关节严重变形。但她从不向别人诉苦,而是以执着的敬业精神,一心一意地投入到工作中。有人问她腿疾如此严重为何还总要亲力亲为,她却说,“这么穷的家庭,如果我不到他们家,心里会很难受。我去了,县、镇、村三级干部会跟我一起去,他们就能得到一点安慰和鼓励,就有生活下去的精神支撑”,“我就是爬,也要亲自到他们家里。”带着这样的信念,她一户一户走访,不落下任何一户困难计生户。3月她由于关节疼痛站不起来被送进手术室,还念叨着遭火灾的二女户陈建宏一家老少。她忘我工作,把工作岗位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人生舞台,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干一行,爱一行,迷一行。
今年2月10日,五里街镇西安社区二女户陈建宏开在泉州市区的店遭火灾,一家祖孙五人全被火烧伤,住进泉州180医院重症室救治,四人气管切开手术需要至少100万元的巨额医疗费用。已经无法站立、准备进行膝盖手术的老谢闻讯后,心急如焚,一边迅速启动“生育关怀”紧急救助,给予其1万元救助金,一边向社会各界和乡贤募捐,又让同事搀扶着到泉州市计生协会、市慈善总会等单位部门到处“跑”,最终筹集到10万多元救助金。
“必须给病人带去生活的勇气。”带着筹集到的救助金,自己又拿出2000元,老谢亲自到泉州180医院看望陈建宏一家老少。“当时陈建宏伸出烧伤的双手,握着老谢的手泣不成声。当病情好转出院后,还特意赠送‘弘扬慈善,惠及民生’牌匾呢。”老杨说,“直到这个时候,老谢才愿意进手术室。”
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道德情操
谢雪芳同志性格开朗、为人豁达,甘于奉献、淡泊名利,担任县计生协会会长长达20年之久,从不讲究物质享受,不收好处, 始终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高风亮节的情操,始终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平时她不但自己三千两千地资助群众,甚至还发动女儿女婿做慈善,但他们总不留名。为了源源不断帮扶困难群众,她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成立县贫困母亲基金会,引导有条件的村设立生育关怀基金,用于开展助学、扶贫、慈善等公益事业。据统计,靠着她个人力量筹集到的帮扶资金达200多万元。她始终保持一颗淡泊的心,不计较金钱、名利和地位,在无私奉献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
“至今,老谢靠着个人力量筹集到的帮扶资金达200多万元。”老杨说,为了源源不断帮扶困难群众,老谢在2000年千方百计成立了贫困母亲基金会,向县领导班子、相关部门,又到香港募捐,最终筹集到90多万元基金。“此后边帮扶边筹集,直到2010年还有40多万元转入生育关怀基金会”。
2012年开始,老谢又建议动员全县各村成立5万元以上的生育关怀基金会,用于开展助学、扶贫、慈善等公益事业,“让村干部办实事,让乡贤有支持家乡建设的平台”。目前全县50%的村成立了基金会。
今年8月20日,县计生协会举办“生育关怀助学奖学仪式”,在谢雪芳会长的努力下,县政府投入39700元,397名考上大专院校的学生每人奖励1000元,又再共争取到生育关怀奖学助学资金22.1万元,其中,她本人捐资1.1万元,用于奖励高考分数达600分以上的“二女”户大学生及资助低保困难“二女”户大学生。
“把计生户的帮扶工作做好,计生工作宣传才有说服力。”老谢说。
据不完全统计,14年间,谢雪芳带领协会同志一起帮助600多户贫困家庭住上了新房子、帮助600多户贫困家庭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帮助268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
一件件,一桩桩,说不尽,道不完,老谢真真诚诚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实实在在地办实事、解民忧,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可,老谢的名字深深地刻在了群众的心里,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模范表率,是新时期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